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3-29 09:52:01
【实用】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锦5篇

【实用】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锦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班级概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一(1)班的数学学科,全班学生共49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1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等等。总之,刚入学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已经写满文章的纸。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1课时)

(二)位置(3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古典概型》,教学安排是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试验理解基本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抽离出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并推导出古典概型下的概率计算公式;

(3) 会求一些简单的古典概率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古典概型的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 情感与价值:用具有现实意义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创新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弄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的总数和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四)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

初中: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简单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

高中:进一步学习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基本性质。

[学生特点]

我所带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对基本概念重视不足,对知识深入理解不够。善于发现具体事件中的'共同点及区别,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待提高。

(五)教学策略

由身边实例出发,让学生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通过“老师引导”,“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多种方式逐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

(六) 教学用具

(七)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1、基本事件的两个特点:

2、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

3、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A的概率计算公式:

[课后巩固]

1.(必做题) 130页:1, 2,3

2.(选做题) 设有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bx2+2ax+b=0,若a,b是从0,1,2,3四个数中任意选取的两个数,求上述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的概率?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要点在于使学生初步学 ……此处隐藏1200个字……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习。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

《【实用】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锦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